养和收双管齐下!秋季养生 谨记8注意

秋天养生 , 在起居、饮食、精神、运动等方面的养生要注意“养”和“收” , 饮食宜清淡和多饮汤水 , 注意预防秋燥和秋季各种多发疾病 。 下面小编告诉你秋季养生的8个注意事项和4个饮食禁忌 , 助你打赢秋季养生保卫战 。
【养和收双管齐下!秋季养生 谨记8注意】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 , 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 , 凡起居、饮食、精神、运动等方面调理皆不能离开“养收”这一原则 。 秋季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。
1、调理饮食: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 。 年老胃弱者 , 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 , 如百合莲子粥、银耳冰糖糯米粥、杏仁川贝糯米粥、黑芝麻粥等 。 此外 , 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 , 少吃辛辣刺激食品 , 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。
2、慎食瓜果: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 , 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 , 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 , 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 , 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 , 腹泻、下痢、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。 因此 , 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 , 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。
3、多饮汤水:秋季空气干燥 , 把进补的物品制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 。 一般人宜用食补 , 即选择新鲜的白菜、萝卜、莲藕等加入鱼、肉等做成汤 , 如花生鸡爪汤、莲藕牛肉汤、菠菜猪肝汤、萝卜排骨汤等 。
还可食用有利尿解热作用的寒凉类水果 , 如苹果、雪梨、柑橘、荸荠、葡萄等 , 可补充大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。
秋季气候干燥 , 口渴感强 , 但不宜多饮含气体的饮料 , 可选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 , 频频饮服 , 既可补充体内水分 , 又可起保健治疗作用 。
4、适时进补:常言道:“秋季进补 , 冬令打虎” , 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 。
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 , 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 。 虚病又有阴虚、阳虚、气虚、血虚之分 , 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, 否则适得其反 。
还要注意进补适量 , 忌以药代食 , 提倡食补 。 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 , 如乌骨鸡、猪肺、龟肉、燕窝、银耳、蜂蜜、芝麻、核桃、藕、秋梨等 。 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 , 则功效更佳 。
5、早起早睡: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 , 早起以舒达阳气 。 近代研究表明 , 秋天适当早起 , 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;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 , 舒展活动一下全身 , 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。 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 , 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 , 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 , 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。
 6、增强体力:秋天气候渐冷 , 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 , 有意让机体冻一冻 , 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 , 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 。
金秋时节天高气爽 , 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 , 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 , 如早操、慢跑、冷水浴等 , 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。
7、预防疾病:秋末气候转凉 , 这个时期是中风和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 , 极容易导致猝死 。
患有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人 , 对气候的变化也很敏感 , 很容易导致复发、病情恶化 。 因此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提高警惕加强预防 , 家中应备有急救与治疗药品 , 以防万一 。
8、预防秋燥:秋天气候干燥 , 因而皮肤水分蒸发快 , 故易造成皮肤干裂、皱纹增多、咽喉燥痛、大便秘结等 , 因此秋天预防秋燥是重要的保健原则 。

推荐阅读